昨夜,全球华人都在为你送别。今早,听闻你逝前含笑,甚好…

聚了又散,散了又聚,人生离合,亦复如斯!中国,浙江,海宁。1924年3月10日,海宁县袁花镇,一个五进的大宅子里,诞生了一个男孩。父亲取名:查良镛。多年后,他拆开名字中的“镛”字作为笔名:金庸。

 

1947年6月,年轻的查良镛来到上海,加入了上海《大公报》。几个月后,报社希望他去香港《大公报》工作…

 

为此,他给父亲和女友各写了一封信,征求意见。父亲的回信是:男儿志在四方,港馆初创,正阅历之机会。

 

女友在信中写道:如果你去一个短时期,我答应的。假使时间很长,我不肯!

 

民国时期的大公报

 

报社领导则对他说:先去半年再说!

 

带着“呆半年就回来”的期待,带着对陌生香港的种种猜测,他登上了飞往香港的飞机。

 

查良镛没想到,此行将决定他一生的命运。

 

 

到达香港机场时,报馆派来接他的人没有遇到。他身上一分钱港币都没有,只好找同机的朋友借了10块钱港币。

 

人生地不熟,空空两手,惶惶不安…多年之后,回忆初到香港这一幕,他写下了“南来白手少年行”的诗句。

 

1950年香港全貌 | 图片来自:视觉中国

 

此时的香港,面积只有上海的1/5,却有100多万人口,房子低矮,经济落后,生活也不舒适…

 

从繁华的上海到破破烂烂的香港,查良镛初时颇有些不习惯,但没过多久,他就喜欢上了这座务实的城市…

 

1947年初,香港中环附近 | 图片来自:视觉中国

 

1954年,香港发生一场轰动一时的武术比赛。

 

太极派和白鹤派因门派之争,两位掌门人相约在澳门摆擂台,签生死状,比武定输赢。

 

这场比武,现在还能网上查到视频资料。两位掌门人打得极其难看,跟泼妇厮打,地痞斗殴,没什么区别。

 

但是,在当时的香港,这场比武相当火爆,创造了很多十万加,也导致报纸发行量激增…

 

1954年吴氏太极吴公仪迎战白鹤派陈克夫

 

有好事者灵机一动,在报纸上刊登武侠小说连载,招揽读者,增加发行量。

 

在报社领导的半逼半求之下,查良镛写下了他人生中第一部武侠小说:《书剑恩仇录》

 

他把“镛”字拆成了两半,作为笔名:金庸。

 

从此,江湖上知道“查良镛”的人寥寥无几,但“金庸”的名号,却无人不知。

 

相关文章

返回顶部